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榿木詩帖

榿木詩帖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蘇軾書。紙本。行書。七律詩一首。有“三希堂精鑒璽”。《石渠寶笈》著錄。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四)。

【集评】:

    明金冕跋:“昔先生嘗讚美杜子美詩、顏魯公書皆求之於聲律點劃之外,今觀先生書杜詩,後千百年,宛然若日昨揮灑者。蓋寓精神於翰墨而才品所自到爾。倘拘以字宙之得而論之,是未可同賞妙也。”明姚廣孝跋:“坡翁書,大槪骨撑肉,肉沒骨,自出新意,亦一快哉。其字劃更圓熟遒勁可愛。”淸吳升《大觀錄》:“結體秀潤,姿態橫生,無一筆板滯。雖短幅,令人愛玩不忍捨。”淸安岐《墨緣滙觀》:“凡見蘇文忠公書,用墨太豐,此卷字劃沉著,用墨濃淡得中,較豐墨者別有生動之趣,亦紙之使然耳。”

    

【赏析】:

    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宋人尙意”,是一個定論。宋四家之一的蘇軾是這一格調的開創者,其書法自稱是“我書意造本無法”,然無法之法乃更高之法,只要稍加追尋一下蘇軾書寫此詩的用心,便知其並非是“無法”,而是在法中施意。

    榿木詩原作係唐代詩人杜甫於乾元二年(759)避亂蜀中所作,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把自己歷盡兵燹之後新居初定時的彷徨憂傷的心情,細緻而生動地表現出來。中年的蘇軾,仕途受挫,歷盡坎坷,有着一種同樣遭遇和共鳴,蘇軾選擇並書寫了這首“榿木詩”,我想是並非偶然的。

    蘇軾行書本於二王,中歲融入顏眞卿和楊凝式的筆法,端莊圓潤,氣韻生動。此卷共十九行,其中正文七行,行距相等,文字大小長短隨字生形,筆墨圓熟流暢,有魏晉之法,意在筆墨之中。

    蘇軾喜用偃筆,筆雖偏偃而筆力始終落實在點畫的實處,致每波畫盡處隱隱有墨痕之聚,看去缺乏挺勁之態,然力透紙背,骨力深穩,筆致森嚴,情趣悠長。

    在字畫方面,用筆沉着,施墨濃淡適中,於運筆的陰陽頓挫之中,柔而見剛,旣融顏體之神韻,又能自創新意,集詩情筆韻於一體,使人的情感也隨着他的筆調時藏時露,在鑒賞中不斷產生出一種微妙變化,似乎使人聯想到他是在爲杜詩作畫,意在爲己寫詩,與其《黃州寒食詩》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整幅字看去法度中正,但意態自足,筆意依詩思起伏,氣勢由心緖牽動,杜詩給予蘇軾的巨大激動,隱隱浮現於筆端。

    蘇軾是大文豪,深厚的文學修養,是其書法作品能創新入意的關鍵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