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母廟石闕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也稱《嵩山開母廟西石闕銘》。東漢延光二年(123)刻。篆書。二十五行,行十五字;下方題名十二行,行七字。在河南登封。《嵩山三闕》之一。據淸王昶《金石萃編》記:“銘二橫各高一尺八寸五分,廣八尺九寸五分。”上海藝苑眞賞社有影印本。人民美術出版社《秦漢石刻的篆書》收入。《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搨本。
【集评】:
淸馮雲鵬《金石索》:“篆法方圓茂滿,雖極剝落,而神氣自在。其筆勢有肥瘦,亦有頓挫,與漢繆篆相似。”淸潘锺瑞云:“其筆勢圓滿,頓折俱可推尋,足爲學者之楷法。”康有爲《廣藝舟雙楫》:“筆益茂密”。
【赏析】:
開母廟篆法雄渾,造型蜾扁,線條肥腴,流動感特別強烈,幾如滿白漢印文字。結體近似《祀三公山碑》而較規矩,字距基本整齊。最突出的是:西河的“河”字右部的“可”,用草書結構來寫篆書,這在篆書中是極罕見的例子。
葉封《嵩陽刻石記》謂:“闕在啓母石(漢避諱改啓曰開)正南,其式以石條壘砌如垛,而闕其中如門,石質粗劣,空處刻什花紋。”綜覽《開母廟石闕銘》文字,篆法樸茂處無刀刻痕如漢銅印久經銹蝕文字。線條雄偉,大氣磅礴,不遜《泰山》秦刻石,與石質不無關係。此刻特點是:以流麗婉轉的線條,構成蜾扁的方形篆書。凡遇方形折角筆線,皆作小圓角環轉。用一種方正不露硬角,平直內含環轉的造型法則來寫篆書。運筆力求自然,不加修飾,結構內舒外緊,如獨步空庭。故其書風在漢篆中獨放異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