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唐貞觀六年(632)四月刻。魏徵撰,歐陽詢書。正書。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額陽文篆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字。據王昶《金石萃編》:“碑高七尺四寸,寬三尺六寸。”在陝西麟游。傳世宋搨尙多,以明駙馬李琪藏北宋搨本爲最,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宋釋居簡《北磵集》:“貞觀初,歐、虞、褚、薛以王佐才弄翰,追配二王,謹嚴瘦勁,歐陽絕出,流落天壤間者何限,獨《化度寺記》、《醴泉銘》最爲珍玩。習之者往往失其韻致,但貴端莊如木偶死於活處,鮮不爲吏牘之歸,假刻誤人,人亦罕識。”

    元虞集題:“楷書之盛,肇自李唐。若歐、虞、褚、薛,尤其著者也。余謂歐公當爲三家之冠,蓋其同得右軍運筆之妙諦。觀此帖結構謹嚴,風神遒勁,於右軍之神氣骨力兩不相悖,實世之珍。但學《蘭亭》面而欲換凡骨者,曷其即此爲金丹之供?”

    明汪砢玉《珊瑚網》:“歐陽率更書,米海嶽稱其眞到內史,石刻惟《醴泉銘》、《化度寺》二碑特妙。”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信本書太傷瘦儉,獨《醴泉銘》遒勁之中不失婉潤,尤爲合爾。”明陳繼儒《眉公全集》:“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淸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淸梁巘《承晉齋積聞錄》:“歐陽信本《化度》、《九成》二碑,猶是學王書,轉折皆圓。”淸翁方綱《復初齋文集》:“率更正書《九成宮》、《皇甫》、《虞恭》皆前半毅力,入後漸歸輕斂,雖以《化度》淳古無上之品,亦後半斂於前半,此其自成筆格,終身如一者也。惟《醴泉銘》前半遒勁,後半寬和,與諸碑之前舒後斂者不同。豈以奉敕之書爲表瑞而作,抑以字勢稍大,故不歸斂,而歸於舒與?要之合其結體,權其章法,是率更平生特出匠意之構,千門萬戶,規矩方圓之至者矣。斯所以範圍諸家,程式百代也。善學歐書者終以師其淳古爲第一義,而善學《醴泉》者正不可不知此義耳。”又:“歐書以圓渾之筆爲性情,而以方整之筆爲形貌,其淳古處乃直根祗篆隷,觀斯銘者,必知此義然後爲得耳。”

    淸蔣衡《拙存堂題跋》:“歐陽信本書直逼內史,《醴泉銘》尤其傑作,……其結構精嚴,縱橫跌蕩。”

【赏析】:

    

    

    說到歐陽信本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和影響,自古至今能與之相較的,不過數人而已。大凡中唐以後千餘年來,凡習書而不學歐的大約極少。即便在當代中國,也可算是婦孺皆知的人物。而《九成宮醴泉銘》正是歐書中最爲著名的代表作品。

    此碑刻於唐太宗貞觀六年,歐陽詢七十五歲時書。此碑寫得靜穆安詳、神淸氣爽。筆法瘦硬遒勁,結字雍容婉麗,寓險峻於平正之中,融豐腴於渾樸之內。法度森嚴,雅俗共賞。從此碑入手,上追魏、晉、南朝,下窺唐、宋諸家均可無碍,所以歷來公推爲學書之正途、初學之典範。

    此碑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特點,便是法兼南北,融爲一體。旣有南朝之淸雅秀麗,又有北碑之遒勁雄強。剛柔相濟達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

    我國的書法藝術,自南北朝時期“南書北漸”,開始出現南北書風融合。至隋代統一中國,書風融合則成大勢,書學思想也從崇尙意韻轉向追求確立新的法度,終於開創了我國書法史上的全盛時期—唐代書法。歐陽詢正是這一轉變過程中的代表人物。他雖列爲唐四家,實際上他身歷三朝,主要活動於隋代。唐代諸家中最具隋碑風格的當推他了。對他的書風,論者多云其效法王羲之。其實他從北碑中吸取了大量營養,而一掃齊梁秀媚萎靡之風,所以他能旣得北朝方正峻利之勢,又有南朝文質彬彬、風姿秀雅之韻。形成他骨硬肉豐、儉勁平和、剛而不狠、健而不獷的獨特風格。

    然而此碑之中亦有過於規整緊峭而失於寒儉,或過於峻利而少溫秀之處,多爲刻工不精之過。學者亦不可不知。

    此碑聲名早著,但捶搨過多,損壞嚴重。宋以後又經開鑿,點畫加肥,頗多失眞,已非本來面目。學者當選宋搨爲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房彦謙碑

下一篇:虞恭公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