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興碑
【简介】:
唐·無撰書人名氏。永徽元年(650)七月立。搨本,正書。凡三十一行,行六十一字。在陝西三原獻陵。《中國書法大辭典》著錄。
【集评】:
《古泉山館金石文編》:“楷法秀勁,頗有歐、虞、褚、薛風度。”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近有《樊府君碑》,道光新出。其字畫完好,毫芒皆見,虛和娟妙,如蓮花出水,明月開天,當是褚、陸佳作,體近《磚塔銘》而遠出萬里。”
【赏析】:
康有爲把這通無名氏碑秀勁的楷法,比喩“如蓮花出水,明月開天”,可謂娟秀雅麗至極。其實,並非僅這通碑如此。應該說,這是初唐書法體現出來的共同的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和時代風尙、審美傾向有着密切的關係。初唐時期,在政治上、經濟上迎來了一個新紀元,在文化上却主要是繼承歷史的傳統。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在文學上却愛好齊梁文風,帶頭寫淫靡浮艷的宮體詩。虞世南等人的詩歌,也多是奉和、應詔、侍宴之類。唐太宗在書法上極力推崇王羲之。當時的宮廷書家也無一不宗法“二王”。初唐四家歐、虞、褚、薛,由於共同的師承,因而書法風格大同而小異,都有幾分“姿媚”味。這通碑自然也是這樣。
初唐時期楷書的筆法和結構逐漸完善,樸野粗獷逐漸被典雅精工所代替。這通碑由於殘剝比較嚴重,已難窺其筆法的全豹。但是,就其比較淸楚的筆畫來看,魏碑體中那種仿彿用刀切出來的方折勁健的筆畫已經很少看到了。運筆也已經有了提按頓挫,收筆時則出現了回鋒,筆畫粗細均匀,內剛外柔,圓潤遒勁。結體端莊寬博,穩健雍容。其風格如嬋娟春媚,雲霧輕籠,若高榭風塵,精神灑落。
對於藝術發展來說,繼往是必要的,也會產生出傳世的佳作。但是,却更需要開來。只有這樣,才會產生出劃時代的傑作。而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那就是後來“變法出新意”的顏眞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