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張壽碑

張壽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漢竹邑侯相張壽碑》、也稱《張仲吾碑》。東漢建寧元年(168)五月立。在山東城武。宋有著錄。明時被人改斷爲碑座,只存上截。淸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縣林紹龍訪得,並刻題記嵌於碑鑿孔處。隷書。現存之上截據淸王昶《金石萃編》記:“高二尺九寸,廣三尺六寸五分。”十六行,行十五字。中鑿孔處計毀十行,行四字。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載藏有全本,今不傳。上海藝苑眞賞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碑文簡質,字法古雅,具見漢人風格。”淸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字體遒勁方整,起筆作勢皆可法,與《武榮碑》額相似,漢隷中之妙品也。”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張壽》與《孔彪》渾古亦相似。”淸楊守敬《平碑記》:“書法開北魏楷書先路,要自古雅。”

【赏析】:

    此碑在刻工上十分隨意,似乎並未完全遵循書丹者的筆意去刻,因此點畫更多地流露了刀刻的痕迹,顯得方峻厚重。字形不求工穩,天眞生動。有時將波磔伸得較長。通過這種反襯,使得結構更見緊密。雖是殘碑,存字不多,但書法頗受淸季以來書家看重,在漢隷中與《乙瑛》《史晨》《韓敕》《華山》諸廟堂豐碑相比,猶如山肴野蔌,別具風味。

    《張壽碑》方整古雅,方朔謂之與《武榮》碑額相似,康南海謂之與《孔彪》渾古相似。從整體上把握,似乎更接近一九七三年出土的《鮮于璜》。《張壽碑》中“存”字及“友”、“恭”、“懿”、“明”、“國”、“登”、“稼”、“嗇”、“周”、“君”等,與《張遷》碑中字酷似,只是空靈稍减。筆畫多方折,痛快處見變化之妙。結體緊密亦放得開,佈局匀稱,平穩中蘊藉峭拔。“存”字三、四筆平行的筆畫,最容易造成構圖的平板,下部“子”字一鈎畫出其不意,生了情趣。“登”字、“壹”字呈重壘狀,如架構房梁,最後一橫長而且穩,化險爲夷。“懿”字及“衞”、“薄”穿揷挪讓得體。“君”字一撇縱筆略收,“口”字致力於“尹”字的左部,彬彬有禮。

    《張壽碑》對後世啓發很大。楊守敬直接說:書法開北魏楷書先路,如《爨寶子》、《鄭長猷》之類。一個書家書風的形成,廣博中,往往得力某一碑帖,甚至某一字畫。秦文錦從鄧石如書札中猜測而曾臨習是碑:嗣於粤中見其與人論書札中,有謂漢隷古樸奇雄以《張仲吾》爲最,三十後專習此碑,日日臨寫,近始略得其趣,云云。

    看來鄧石如極力推崇《張壽》,與其隷書風格的最後鑄成,不無關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倉頡廟碑

下一篇:孔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