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徽宗文集序

徽宗文集序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高宗趙構書於紹興二十四年(1154)。紙本。楷書。27.6cm。刊於日本《書道全集》(十六)。

【赏析】:

    宋高宗正楷《徽宗文集序》,結體雋朗。細審每字皆具法度,無一筆苟且,確爲有宋一代眞書名迹。宋人書法尙意,故諸家於行草書成就頗高,眞書則鮮見,即蘇、黃米、蔡四家所書眞書亦不多見。徽宗書法規模羲、獻,於智永禪師書法用功甚勤,故此書閱後頗有似曾相識之感,透露出智永禪師的筆意。誠如宋高宗自己所云“秀顯而特立”,顯示出精采潤朗的藝術風格。點畫、捺脚皆挺健有力而又秀色可人,絕無劍拔弩張之態。只是未能自成風範,終其身爲二王、智永陳法所籠罩,未能另闢蹊徑,令人嘆息不止。

    

    高宗作徽宗文集序,工楷精錄,堪稱是其又一書法力作。旣可見出如智永千文眞書那樣的妍媚多姿,圓潤秀挺,又可窺高宗鐵劃銀鈎,時出側鋒以取銳勢的主觀追求。全篇竪成行而橫不成列;造成一種錯落有致的韻致,小楷每字取扁,微呈斜勢,更加深了一種裝飾而富有變化的美。特別是章法上還採用了上平下不平的手段造成行間參差的效果,則更是高宗的拿手傑作了。

    序文有云:近惟曩昔軍前使回,迎鑾輿於應天,篆親解玉帶以賜,歲月飄忽,緬懷恩育,涕泗無從,復依故實謹爲叙。

    這確實是感懷涕零的,不過,我們也想到了古來君王父子相殘的無數事例。高宗雖不是篡謀得帝位,但若眞是徽欽二宗得還,則他還能坐得穩龍庭麼?若不然,他爲什麼對忠臣大將如岳飛的“迎還二聖”的口號如此反感,不惜命秦檜非將其陷於死地而後快?緬懷固不妨緬懷一下,只要不影響他的寶座就行。特別是當他坐江山時,他也需要“孝以治天下”這個麻醉劑的。依我們想來,高宗在恭恭敬敬地書寫這篇序文時,其心理活動一定很複雜。

    《徽宗文集序》落款曰:“臣構謹序”,皇帝自稱臣,又皇帝不避名諱而直署;這些在中國歷代帝王書迹中却是很罕見的現象,其原因也很簡單,序的對象是名義比皇帝還高的老皇帝,皇帝對於父皇帝而言,大大冽冽地擺“朕”的架子是不符合以孝治天下的封建道德凖則的。特別是父皇帝遭難之時尤其如此;自署其名也是同樣道理。

    序文無年月,卷後有“龍舒故吏胡珵跋”,在一位皇帝序另一位皇帝的標凖御書上作跋,不恭恭敬敬地叩頭稱臣,却漫不經心地寫一個“故吏”,這又是大出意料的事。胡珵其人不詳,但跋云書於袁桷淸容齋,查袁桷生於咸淳二年,宋亡時應爲十四歲,則他能與胡珵共觀此序,肯定是在成年宋亡之後。旣是宋亡,胡珵署款自然就非必稱臣不可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胡珵的不稱臣實在也是很明顯地反映出江山易代,社稷移人的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的。從趙構的以皇帝夫子至尊身份而稱臣(這是很奇怪的)到胡珵以一介小吏作跋而不稱臣(這又是很奇怪的),其間所能告訴我們的有很多很多。

    《徽宗文集序》,元時曾爲袁桷所藏;胡珵跋外,袁氏自己也有一跋,亦缺其後。至明文徵明有跋。淸季,似入王鴻緖秘篋,王氏有鑒藏印押其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趙構(宋高宗)

下一篇:御書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