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遠帖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東晉·王珣書。墨迹紙本,行書。25.1×172cm。凡五行,四十七字。乾隆以此帖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合稱“三希”,因命其齋曰“三希堂”。原迹北宋時曾入內府,後屢遭流落,乾隆時又入內府。淸之後,從宮中流出,建國後爲國家重價收回。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三希堂法帖》摹刻。
【集评】:
明董其昌跋:“珣書瀟灑古澹,長安所見墨迹,此爲尤物,足見東晉風流。”明顧復《平生壯觀》:“紙堅潔而筆飛揚,脫盡王氏習氣。”淸安歧《墨緣滙觀》:“有自然沉着之氣。”淸玄曄題:“江左風華。”
【赏析】:
晉人尙韻,這是人格上的,又是藝術上的,晉人的書法是尙韻的代表。瀟灑、風流是晉人書法的主要特徵。從王珣的《伯遠帖》中我們可以見出晉人書法的風格。
正像董其昌所說:“王珣書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王珣的瀟灑、風流反映了晉人的書法精神,同時又有自己特殊風格與特殊的表現手法。王羲之的書法是“棱側取之”,按他自己的話說表現了“龍蛇游動”,在王珣的《伯遠帖》中同樣是扁鋒、側毫,但比王羲之表現得更加駿厚,筆與筆之間的意氣流貫而駿宕。線條的運動之中多以斷筆相意連,在瀟珣之中增加了幾分“古澹”的氣質。同時,結體多以欹側取勢,變化極生動自然,更表現出異常俊逸的風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