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枳楊陽神道闕

枳楊陽神道闕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原題《晉故巴郡察孝騎都尉枳楊府君之神道》。晉隆安三年(399)十月十一日刻。正書。七行,行七字。淸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記:石“高一尺一寸,廣一尺三寸七分”。“字徑一寸二分。”淸末在四川巴縣出土。曾歸姚覲元、端方等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銘刻館。《中國美術全集·魏晉南北朝書法》收入初搨本。

【集评】:

    

    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枳楊府君》茂重,爲元常正脉,亦體出《谷朗》者,誠非常之瑰寶也。”“筆法之佳,固也。考其體裁,可見隷楷之變”,“眞魏晉之宗風也”。

【赏析】:

    此闕書法,書寫者以厚重方截的線條構築起撑滿方格的體勢來追求銘石書的莊重效果。從書體的角度予以辨析,後人往往視之爲近似楷書的隷書。這可能是一種錯覺,確切地說,這是一種變形的態勢,劃歸到楷書的大家庭中比較合乎邏輯。

    如果以此闕爲線索,我們可以在東晉時期的銘石書迹中以時間的先後列出這個風格群體的成員:

    《王興之夫婦墓誌》(341年、348年,出土於江蘇南京)《劉剋墓誌》(357年,出土於江蘇鎭江)

    《王丹虎墓誌》(359年,出土於江蘇南京)

    《枳楊陽神道闕》(399年,出土於四川巴縣)

    《爨寶子碑》(405年,出土於雲南曲靖)

    論地域的分佈,東晉這類變體銘石書不僅流行西南邊陲地區,而且盛行於首都建康(今南京),當時的書法世家王氏家族的墓誌,也採用這種體態。由此,我們可以推見:東晉的這類變體在當時的銘石書中是一大宗,也是當時銘石書的標凖體,而且往往用於達官顯貴這一階層的銘石之作。

    變體的奇特性格,使人們對它產生了許多猜測。以至成爲人們懷疑王羲之那種嫵媚體態存在的可能性的根據。同時,我們也發現,師法這類變體是很困難的事情,大槪這類變體美術化的形質特徵實在難以用毛筆摹擬得畢肖,否則,必須以犧牲書寫的自然意味爲代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伯遠帖

下一篇:爨寶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