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晉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碑》。東晉大亨四年(405)四月。淸乾隆四十三年(1778)雲南曲靖城南七十里的楊旗田發現,後移魁星閣前。現在曲靖第一中學爨碑亭內。與《爨龍顏碑》並稱《二爨》。爲雲南碑之瑰寶。碑高183cm,寬68cm。正書。十三行,行三十字,下列題名十三行,行四字。額正書五行共十五字:“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之墓”。近年來上海書店、北京文物出版社均出有影印本《爨寶子碑》。台灣大衆書局出有影印本《東晉爨寶子碑》。《中國美術全集·魏晉南北朝書法》收入初搨本。

【集评】:

    淸汪鋆《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碑書樸拙,古氣盎然……。”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端樸若古佛之容”,“樸厚古茂,奇姿百出,與魏碑之《靈廟》、《鞠彥雲》皆在隷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

【赏析】:

    《爨寶子碑》文字簡古,頗有六朝風味,其書法上承漢分,下開唐法,在隷楷之間,用筆、結體與其後的《中嶽嵩高靈廟碑》極其相似,結構奇巧,形象古拙,筆法嚴謹,含蓄凝煉,外柔內剛,氣體高古,是由隷變楷階段的風格獨具的典型書體。

    碑刻,意在流傳百世,內容莊重嚴肅,書法亦是鄭重其事,一絲不苟。此碑雖然體勢多變,奇姿百出,然而也未違背這個原則。所不同的是,它旣具有明顯的楷書風範,又在很大程度上含蘊着隷書的韻味,表現在運筆上,時爲楷法,時爲隷法,靈活多變、姿致散逸,意趣盎然。更明顯的是,幾乎所有的字的橫畫末端都保留着隷書向右上方波挑的筆勢,以及隷書筆筆斷而另起的筆法,這就明顯地不同於後世的楷書了,而這正造成此碑書法獨特的面貌和風神。

    不同的筆勢、筆意、結體,孕育出不同的形象和神采來,不同的情調、意趣處理釀成不同的氣象和意境,此碑的突出特點尤其在形神塑造、結構安排方面,可謂變化無窮,豐富多彩。有些字的結構嚴整而肅穆,有些字舒放寬和,有的相其形而長置,有的就其勢而扁構,有些字的結法別具隻眼。因錯落而見情。値得注意的是,盡管作品中對大小輕重之着想,疏密虛實、聚散促展、參差錯落之安排極盡變化,但却是令人感到非常地自然,從而使作品產生了千變萬化、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直有盛唐狂草之致。這在楷書領域來說,確是不易達到的境界。由此似可見狂草大家張旭、懷素作品的淵源所本。而傳顏眞卿《裴將軍詩》的巨大變化,亦或由此作中探得消息。(郭子緖)此碑全稱爲《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碑》,與《爨龍顏碑》並稱“二爨”,是書法史上的一朶奇葩。東晉沿魏制,實行碑禁,故碑刻絕少。且書風向爲二王書法所統治,向稱“南派”。此碑却完全同北魏書風相類。大約因其地處邊遠,少受江左風流的影響,而保持了古樸的書風。

    此碑峻利方勁,氣魄雄強,凝重粗獷,結字用筆稚拙奇巧,每出人意外。可說是奇姿百出、變化萬千,不可端睨。書體與《靈廟碑》、《鞠彥雲碑》相類。俱在楷隷之間。而此碑獨特雄強奇巧,樸厚古茂。

    大抵任何一種新的書體都有自己的幼年期和成熟期。前後兩種書體有一個逐步相互融滙,相互滲透的漸變過程。《爨寶子碑》正是由隷書向楷書轉變過程中的產物,或者說是楷書幼年期的作品,其時楷書尙無成熟的法度,大量藉用隷書筆法,所以寫得稚拙古樸、隷意極濃,有很濃烈的意趣和勃勃的生氣,令人心醉,較之成熟方正的楷書,更有情趣,也更便於書家任情恣性,暢抒情懷。故此碑一經發現便名重天下,對於淸代以後的書壇有很大的影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