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明·張瑞圖書於崇禎丙子年。絹本。草書。長卷共七十六行。441×28cm。首都博物館藏。刊於《中國書法》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赏析】:

    在明季書家中,張瑞圖以他那磅礴的氣勢,嫻熟的技巧和獨特的風格向來爲人們所稱道。而張瑞圖的人品,却又因其依附魏忠賢,名列逆黨而爲人所不齒,成爲中國書法史上頗有爭議和很有研究價値的人物。反對“書如其人”說的人,經常舉出張瑞圖作例證,以爲書不能如人。其實,“書如其人”說,是一個書字疇的問題,並不涉及社會學的內容。所謂“如人”,其內容僅限於“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如其性格、心境而已。並不如其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或者他所參加的政治集團等等。

    張瑞圖無疑是一位具有超人才華的淵博學識的學者。他不僅書法獨樹一幟,而且工畫、善詩、能文。以殿試第三名的成績進入明王朝的上層統治階層。他本是一位有思想有膽識,敢在會試策言中議論“孔聖人”的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膽小軟弱,只圖自保的人。他以廟堂重臣之尊,却不能主持正義,反而屈服於魏忠賢的淫威,求得自身的安穩。

    歷史是一面立體的多面鏡,張瑞圖也是一個立體多面的人。他身爲宰相,却不能自專。不得不聽命於魏閹及其黨羽。飽受朝野的白眼。致仕之後,又名列閹黨,雖贖身爲民,依然爲人所不齒,其內心的矛盾、紛攪和痛苦可想而知。正是這矛盾、紛擾和痛苦使得張瑞圖向藝術的王國中去尋找自身的人格和自尊,求得精神的安慰和寄托。也正是被這矛盾、紛擾和痛苦撕裂的靈魂的發洩,組成了張瑞圖的藝術世界的旋律。

    此作是他晚年贖身爲民、家居極爲痛苦、彷徨時期的作品。面對這一長達四米有餘的長卷,首先進入我們視覺的,已不是一個個漢字,而是一組組盤旋跳蕩,左衝右突的線條。如同一股矛盾、紛擾的思緖,一個痛苦而又迷茫的心靈的波濤在那裏翻滾、掙扎傾訴。

    張瑞圖的書法取法鍾繇、孫過庭、蘇東坡等,但是無論是筆法還是結字,他得益最多的還是宋代的王絖。但是在他的筆下旣沒有鍾、孫、蘇筆下那種文人達士的平和簡遠,也沒有王駙馬筆下的心安理得的高貴和從容。更沒有顚張狂素的豪放不羈。在他的筆下展現出的是一種矛盾思緖的躁動和痛苦心靈的呻吟。似乎爲了加強這種矛盾、痛苦的表達,他在縱向奔流的氣勢中,特別強調橫勢的筆法和結構;在以中鋒使轉爲傳統技法的草書中,特別強調直入平出的側鋒和銳利方硬的折筆。大小錯雜,奇姿百出,粗頭亂服,一任自然。筆尖隨着感情的波瀾自由跳蕩,使古法爲之一變,而成爲他自己的獨特面目。

    身爲宰相的張瑞圖,作書毫無功利目的,也沒有文人雅士作爲“餘事”玩弄筆墨技巧的興致,他的藝術只是他那矛盾、紛亂的心靈的傾訴和那被撕裂的靈魂的發泄。也許正是這種傾訴和發洩使得張瑞圖找到了書法藝術的眞締;也是這種傾訴和發洩使得張瑞圖的藝術具有強烈的表現性而找到了與現代審美意識的契合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