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陽嘉殘碑

陽嘉殘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也稱《少仕州郡等字殘碑》、《黎陽令殘碑》。東漢陽嘉二年(133)刻。淸汪鋆推爲永和元年(136)。淸光緖元年(1875)在山東曲阜出土。後歸海豐吳式芬。光緖十八年(1892)遭大火焚毀。據淸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記:“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二尺,字徑一寸半。”隷書。碑陽存十一行,行七至十字不等。共九十二字。碑陰存三列,上列五行,中列十二行,下列十一行,共八十五字。有翻刻本。《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

【赏析】:

    

    陽嘉殘碑的用筆比較自由。隷書通常講究的“藏頭護尾”筆法,這裏雖也遵循着,但鋒芒外露的寫法却時而出現。例如碑陽“貸、夜、功、無、光、分、冠、天”等字。這類筆畫參差在圓渾含蓄的主體筆畫間,增加了整個字的靈性與動感,特別是萬毫重鋪所形成的犀利的“燕尾”挑筆,更突出了它的陽剛之氣。

    陽嘉殘碑的結體也是非常活潑的。總的看是以橫勢爲主,以平正爲尙,若細緻分析,依形就勢,平正中見奇者也不乏其例。這一點,尤其是在碑陰表現得更充分一些。例如三個“劉”字的寫法,“刂”部筆畫的長短以及與左半部分的關係,無一雷同。再如“故吏”二字末筆挑脚的方向、長短及彎曲程度,也各有姿態。

    陽嘉殘碑在藝術上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例如,和《乙瑛》、《曹全》相比,有的字不太講究筆畫內含的骨力,有的字結體則顯得松散一些。

    隷書發展到漢末桓靈之際,出現了頂峰,其用筆的周到與結體的嚴謹,是成熟有過。這是隷書書法的最高頂點,是幾百年來醞釀、提煉的必然結果。但從另一方面講,這種周到嚴謹的用筆與結體,有時却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它們在藝術的發展中,成爲僵化的因素。陽嘉殘碑刻在東漢中期,還處在隷書的上升階段,所以,儘管它用筆結體不那麼嚴謹、那麼周到,却恰恰在藝術面貌上,表現了較大的自由性與活潑性。而這一點,正是藝術的生命之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