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風閣詩卷
【简介】:
宋·黃庭堅書。紙本。行書。32.8×219.2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等著錄。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二)。
【赏析】:
黃庭堅的書法,可分爲五個時期:一、少壯年時期(四十歲前),屬於王羲之書風;二、元祐時期(四十一至四十八歲),潜心楷書,代表作有楷書《王長者墓誌稿》等;三、紹聖時期(四十九至五十二歲),悟得草書三昧,代表作有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等;四、元符時期(五十三至五十五歲),代表作有行書《寒食詩卷跋》等;五、崇寧時期(五十六至六十歲逝世),《松風閣詩卷》是這時的代表作之一。
《松風閣詩卷》作於崇寧元年(五十七歲)湖北鄂城樊山之遊,系手卷作品。字大如小拳,筆畫如長槍大,結字如奇峰危聳,充分表現了黃庭堅行書的風格。若與在此作之前的《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詩卷》等比較,可以看出,此作更趨於和諧沉着,不似前二作之躍動。這也許是愈近晚年愈顯平緩之故。
通過此作及類似之作欣賞黃庭堅書法,須多少瞭解他的論書思想,才易得要領。黃庭堅論書,墓本上圍繞俗與不俗來展開。他認爲,“晉二王以來,唯顏魯公與楊少師絕塵”,“大抵更無一點一畫俗氣”。他推崇顏眞卿、楊凝式,並學習之。因此,對黃庭堅的行書,除看到外在的造型特徵,如橫畫顫筆等之外,更須注意體味其內在的格調。可以說,黃書也無一點一畫俗氣。從《松風閣詩卷》來看,生澀的用筆、欹側的結體,頗似詩中所謂參天老松之高古,而無一絲甜媚圓熟的俗氣。
《松風閣詩卷》是黃庭堅於崇寧元年(1102)所留下的劇迹,詩文並載於其集內,是書作時距他去世只有三年。
縱觀黃庭堅一生,始終與蘇東坡休戚相關,他師事東坡,爲東坡門下四學士之首。東坡遭貶,他也一貶再貶,但他表現出良好的節操,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初衷,在中國古代士大夫立身處世中,這始終是一種較高的道德凖則。
《松風閣詩卷》的寫作背景,正在這段時間,當時他以流謫之身,遊於湖北鄂城縣的樊山,有感於當地風光旖旎,特別是看到松林中有一樓閣,遂命名“松風”,不禁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詩。
在詩中,他借景杼情,表達了自己對長年貶謫生涯的不滿。“安得此身脫拘攣”,是一種追求自由的渴望,“斧斤所赦今參天”,則是不屈當權的决心。他還渴念師友,懷念東坡的已經去世,又懷念張耒的久不相見。總之,一腔熱誠心緖躍然紙上,是年他已是五十八歲高齡了。
從書法風格上看,這是典型的輻射式書體。結構均取斜勢,長線短筆,揖讓有序,而其瘦勁處,可窺唐人柳公權筆意。特別是長線條舒展豐潤的姿態,頗有可觀,顯示出晚年書作那種成熟精到,得心應手的絕妙境界。有些筆劃偶然出現飛白如“歸”等,松動而有靈巧之致,更反映出隨手拈來時隨機應變,出神入化的自然韻趣。後人每以此作推爲山谷畢生第一名作;認爲是代表了他的典型風格,這無疑是很有見地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