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李衎墓誌銘

李衎墓誌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張即之書。紙本。楷書。285×604.5cm。後有陳群、項元汴跋。日本藤井齋成會有鄰館藏。刊於《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書法》。

    

【赏析】:

    我們不妨踩着小鼓敲打般的節奏來玩味《李衎墓誌銘》的書法藝術。

    客觀上,宋人“尙意”,書風吹到南宋張即之的案前,已是微乎其微。然而這件墨迹仍在給人們暗示着某種不同於當朝先輩的新的意趣—雖然蘇、黃業已跳脫傳統書法對微觀法度的精謹保守,而重視情感表現,但對點畫組織間的脉絡仍然十分注意着交代的淸晰和輕重圓方的比例。此墓誌書法,對所謂“重若崩雲,輕如蟬翼”這一對矛盾範疇作了充分誇張、超乎尋常的表現。其結體謀篇固守平正,輕重的懸變却令人咋舌。以輕重的懸變形態作大迭宕,又險夷不改顏色。以輕重對比分割進行空間的處理,層次深淺有序。觀其墨象,使我們有如在迷癡於“蒙娜麗莎”面部的神秘微笑之後,接着對那雙手的亮色再一次傾注目力。

    與其說“弱筆搭鋒”問題是《李衎墓誌銘》書法的突出不足,倒無寧說正由於此,在無意中成全了這件書作的獨特:對歐、褚與北碑的化用,對寫經體的意使,其“弱筆搭鋒”無不起到了“歪打正着”的意外作用。張即之這種“不知匀圓可喜,不知尖峭可駭”之舉,給觀者的印象倒是調熟天然的意度。這種“似不經意之意”效果,當然大相徑庭於褚遂良的不勝羅綺。但比之於蘇東坡的大智若愚,則尙欠火候。啓示在於:這種藉工具性能自然揮發而得的“客觀意造”與蘇氏所謂“主觀意造”取徑,固然有別,結果則基本近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下一篇:棐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