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二賦帖
【简介】:
元·趙孟頫書。紙本。行楷書。共九百三十五字。册頁二十一幅。每幅均27.2×11.1cm。前副頁,墨筆蘇軾小像。均27.2×11.1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四)。
【赏析】:
《赤壁二賦》是趙孟頫行書作品中比較得意的一篇。綜觀全篇,濃鬱的書卷氣撲面而來,其精巧嫻熟的筆法和圓潤秀美的結體,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自然地聯想到作者當時悠然自得,從容自如的創作心境,同時也可想像出趙氏對東坡此文的垂愛。
此書法度嚴謹,字體秀麗,筆法圓潤流暢,起筆藏露交錯,運筆遲速分明,轉折方圓結合,收筆銳鈍錯落。通篇字形的大小、結構及其筆畫、特點都服從於首行“赤壁賦”三字。前后呼應,爽朗有致,充分展示其熟練的筆法技巧。此書點的寫法就很特別,姿態繁多,長點短點變化無常,藏露多取側勢,信手點來,俯仰自如,饒有生趣,如“赤”、“賦”、“之”、“不”等字。橫的寫法則是竪着下筆,中間稍徵提筆帶過,收筆迴鋒,整個運筆沉穩果斷,略爲向右上取勢。數橫排列則有露鋒筆畫,常可窺見其用筆的動作。短橫有的下筆較重,如“壬”、“於”、“白”;長橫有作覆舟狀的,中部略凸起,如“光”、“立”字。他的“之”字,就是明顯的“三曲之”,最後一捺,一波三折,曲得別緻,線條具有微妙的變化。同樣,他的竪、鈎、撇、捺等等也都很有特色。
趙孟頫的書法繼承了晉唐以來的傳統,但他所處的時代畢竟與古人不同,因而其書法面貌自然與古人有明顯的差異。他的作品多半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爲封建帝王和宗敎服務,故其作品總的傾向於實用與藝術並重一路,但亦有極度空靈,追求純藝術意趣的佳制。《赤壁二賦》就是他追求藝術情趣的審美心理的體現。從這點我們似乎可以感到,在欣賞書法藝術中,我們旣要容納那種“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也不應排斥這種平易近人,旣具藝術內涵又有實用價値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