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賀若誼碑

賀若誼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靈州總管海陵郡公賀若誼碑》。隋開皇十六年(596)八月立。正書。二十八行,行六十七字。據《金石萃編》載:連額高十一尺一寸,寬三尺八寸五。額篆書陽文“大隋使持節柱國靈州總管海陵郡賀若使君之碑”二十字。在陝西興平。舊搨多爲省紙,只搨上截二十至二十七字者,餘皆不搨。

【集评】:

    淸楊守敬《平碑記》:“書法方挺秀勁,初唐人多用此體。”淸歐陽輔《集古求眞》:“嚴整遒勁,亦隋人中能品。”康有爲《廣藝舟雙楫》:“《賀若誼》峻整略同,雍容不及,然亦致佳者也。”又:“《定國寺》、《圓照造像》,不失豐肥,猶西魏派,稍軼三尺耳。至隋《賀若誼碑》,則其嫡派,《龍華寺》乃弱支也。”又:“有洞達之風。”列爲“能品下”。

【赏析】:

    

    《賀若誼碑》是隋代較爲著名的大碑,但是康有爲在品碑時却把它列爲最末一等—能品下(《廣藝舟雙楫·碑品第十七》)。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原作吧。

    碑文係二千多字的長篇巨制,每個字都寫得一筆不苟,恭正而端莊。稍細的筆畫有如鐵鑄,即使是鈎挑的鋒端,也筆到意足,貫注着作者的通身之力。筆力的堅實固然與刀刻的效果有關,但是書法功夫的深淺,是刀法掩蓋不住的。

    那麼康有爲何以對《賀若誼碑》不甚感興趣呢?這和他的審美觀念的偏激有關。康氏作爲淸末碑學的大力鼓吹者,是尊碑(魏碑)而卑唐。因爲唐碑規範整齊而多法度,北朝碑版則變化多端而有異趣。《賀若誼碑》的書法雖然精妙,但書風已開唐初典範,無復北魏天然稚拙的意味,必然要受到康有爲的冷落。

    除了審美觀念的不同,還有一個美感深淺的問題,一般地說,形式端正整齊、甜俗順眼的藝術品的美大多浮現在表層,容易爲人們所接受;而有些藝術大師的作品的外形却往往醜拙刺眼,迷人的美隱藏在形式的深處,是一種深層的美,需要我們去逐步理解和細心體察。後者比前者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可供人們反復觀賞、經常琢磨、不斷發掘。藝術貴含蓄,《賀若誼碑》的藝術美屬於前者而非後者那種類型。一覽無餘的、一本正經的書法藝術往往缺少迷人的魅力。狀如算子的“館閣體”所以不受人歡迎,也是這個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