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送汪瞻侯歸姑蘇詩軸

送汪瞻侯歸姑蘇詩軸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淸·黃愼書。紙本。草書。165.3×62.3cm。詩一首。凡六行,每行字數不一,共六十七字。天津博物館藏。刊於《書法叢刊》(三)。

    

【赏析】:

    前人在評論黃愼的繪畫成就時,一致認爲他是“以草書入畫”,其繪畫成就得力於草書功力。此論頗有道理,他在草書上確實有較高的藝術造詣。黃愼的草書師法二王父子,後曾深入學習懷素狂草的筆法,又融會了黃庭堅草書的筆意,終於鑄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書法面貌—“字中有畫”、“草書如疏影橫斜,蒼藤盤結”。他書寫的這幅七言律詩軸很可說明這一點。全詩五十六字,書分五行,看去粗粗細細、長長短短、錯錯落落;忽而放,忽而收,忽而斷、忽而續,忽而輕、忽而重,忽而枯、忽而潤—這是畫家黃愼將繪畫的原理運用於草書之中,巧妙地處理了書法結體的疏密、行氣的強弱、運筆的疾澀、墨色的濃淡等矛盾,而達到了“書中有畫”的藝術效果。通觀全作,在今草的體勢中夾雜着狂草的筆勢,寫得古拙遒勁,饒有別趣;時而數字連綿(如“潮水難”三字),時而字字斷開(如“平”、“悲”、“伍”、“員”四字);時而以流暢的線條欹側成態(如“聞”、“中”、“生”、“計”等)。時而又以粗重的點畫頓挫生姿(如“迹”、“疏”、“自”、“歸”等);前者如“疏影橫斜”,後者似“蒼藤盤結”,兩者溶滙於氤氳的墨氣中,似乎給人一種“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之感。這裏所謂的“疏影”、“蒼藤”、“泉注”、“山安”,雖然只不過是觀者的某種視覺聯想,却也可說明黃愼的草書具有一種詩情畫意之美;“字中有畫”確是他草書藝術的基本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黃愼

下一篇:七律詩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