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背吟诗图
【作品赏析】:
在狭长的立幅构图中画一峨冠长袍的骑驴长者,背景亦疏疏,仅由左侧斜入之树干枝叶藤蔓而已。无作者款,但有清代两位著名鉴赏家的两段题识:左上为,“徐田水月驴背吟诗图。笪在辛鉴定。”(笪在辛即笪重光,《画筌》作者。)右下为,“以书法作画,古人中多见之。此幅虽无款识,为徐文长先生笔靡疑。懒逸张孝思鉴。”此画被公认为徐渭的真迹。
《驴背吟诗图》向我们展示了画家在画“人物”和“走兽”方面表现出的卓越才能。论者每每指出《驴背吟诗图》继承着南宋画家梁楷的“减笔”画传统,这是不错的。笔墨提炼到无可再减,而形象极其生动传神,且意态深远,这的确是这幅画的精采之处。但是还应当特别指出他的书法意趣。如张孝思所题,虽然以书法作画在古人中并不鲜见,而且我国传统绘画从来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然而要在绘画中明确地体现书法意趣,徐渭可说是赵孟頫、唐寅以后十分突出的一人。我们从这幅画上看,不论人物或驴子的造形,还是树枝藤蔓疏斜历乱的姿致,都清楚地带有“写”的意味,可说真、行、草、隶天衣无缝地交融在一起。驴子的写意是特别动人的,看那哒哒作响的驴蹄儿,纵是写书,却形神俱足,既是状物,更是表现,令人觉得仿佛是伴着诗翁吟哦的击节声,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所以明末清初的著名作家张岱说:“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琅嬛文集·跋徐青藤小品画》)由于这种书法意趣的追求是以生动的客观物象为依据,来增强其表现特点而不是游离其外的,这就使得他的绘画表现达到了极为精粹洗练的境地。这是徐渭不同于明清许多只讲笔墨形式的画家们的高明之处。
明 徐渭 轴 纸本水墨 藏故宫博物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