隷書立軸
【简介】:
淸·金農書於乾隆九年(1744)。紙本。隷書。凡六行,共六十六字。刊於日本《明淸書道圖說》。
【赏析】:
淸代乾隆年間,書畫之道有“揚州八怪”稱雄一時。其中,尤以金農最富於創造性。他的書畫,老筆縱橫,以天趣、拙趣勝。工隷、行、正書。從他現存的隷書墨迹來看,他當然也與一般書家一樣,有一個臨習漢碑和進行模擬性創作的過程,經過長期的博學約取,漸而形成自己的風格。以上海古籍書店出版的《冬心先生隷書》爲例,他四十四歲時的隷書。結體類似於漢代《史晨碑》、《華山碑》等,用筆則近《曹全碑》,這只是與漢碑作大略的比較。値得注意的是,這件作品用筆的起止、轉折,流美多變,輕松自然,有濃厚的漢簡氣息,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個特例,因爲當時書家都從漢魏碑刻中學隷書,尙無資料證明漢代簡牘已出土流傳。再看這幅隷書掛軸,這是他五十七歲時的作品,體貌與前者完全不同。前者取橫勢,而後者取縱勢;前者用筆往往橫畫瘦、直畫肥;後者則多爲橫畫肥、直畫瘦;前者點畫起止處皆完全合乎隷法;而後者點畫起筆處近正書,收筆處用隷法。前人評金農隷書筆法出自《吳天發神讖碑》,頗有道理。但是,那種橫畫肥、直畫瘦的筆法是源於哪一塊碑刻的呢?很難找到根據。或許是金農的大膽獨創吧!近代以來,出土的漢代書法墨迹資料日益增多,我們看到《居延漢簡》中有“詔書”二字,筆畫橫肥直細,似用扁筆寫成。還有“春君”簡上的字也是同樣形態,只是沒有“詔書”二字那麼平直、強烈。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這是他純天才性的創造,抑或金農當時是否也看到過或佔有着漢簡資料或相類似風格的其它書法資料呢?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有待於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