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彭泽高踪图

彭泽高踪图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作品赏析】:

    此画作于嘉靖二年,即1523年,为陆治二十七岁时作。画右下角楷书自题为:“秋日南楼赠菊,包山陆治写此谢之。何处陶家种,移来照我巵。只因怀故主,寂寞欲含悲。映石霜柯劲,临轩霁色奇。秋光易飘忽,日暮转凄其。”据此可知是为酬谢友人赠菊的寄兴之作。画中一长者,依山坡傍松树而坐,手挹菊花,面色怅然,使人自然地联想起只做过八十余日彭泽县令便辞官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来:太阳快要落山了;是暮秋的雨后景色。虽然青石苍松交翠,风光绮丽多姿,但是如同这株赠菊一样,如今远离自己所怀恋的明主,便不禁寂寞悲哀起来。这画虽是表现陶渊明的诗意,而实际却是作者思想和生活情趣的流露。我们不免要想:为什么作者正当年轻有为时期,竟也产生了这样无所作为的迟暮之感呢?

    从这幅画上看,似乎还没有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但已可看出他在绘画和诗文书法等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严谨作风。同时说明了,当时那种普遍的带有时代特点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特征——追求和标榜靖高的隐居不仕的生活——这在陆治的早期作品中就已表现得很突出了。

【作者介绍】:

    陆治(1496-1576),字叔平,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因居太湖之包山,号包山子,后隐居支硎山中。他是吴门派大家文征明的重要门生,诗、文、书、画都有相当造诣。“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气,以与古人角,一时好称,几与文先生埒。”(王世贞:《弇州续稿》)在花鸟方面,与文征明的另一得意弟子陈淳同为明代大家;山水深受宋元人和文征明影响而又能创立自己的风格。

明 陆治 轴 纸本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山茶水仙图

下一篇:玉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