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韦偃牧放图卷
【作品赏析】:
唐代画马名家韦偃原作,李公麟临,图卷右端有小篆款二行:“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图卷背景是平原、坡谷,远处为流水,有马一千二百余匹,奚官、牧马人百余。图卷的布局、立意,不失韦偃原意,而在人物、马匹的描绘上,表现出李公麟自己的技艺特点。图上马匹虽多,但不显得重复或繁琐,几乎包括了人们可以想象得出的各种动态。马群由密集到疏散,由急速驰行到漫步、翻滚、歇息,这些由张而弛的节奏变化,是通过对许多个动态不同的群体来体现的。右方,是被牧马人驱赶聚拢、朝前奔驰的马群;左方,是分散在沙坡水际的静止的马群。在远处的河滩上,还有一些马朝着相反的方向走过,象是江河里的回流。在前进的马群和零散的马匹相汇的地方,李公麟成功地画出了马群由闲散、静止,到紧张运动的转换,使两部分巧妙地汇合为一个整体。他画出了马匹的顾盼,一些站着的马正在被跑过来的马群吸引、惊动,它们将被前进的马群所扰动吸引,然后渐次汇合成更大的奔腾的浪潮。图卷左上方有一个自由、舒展的天地,许多未受惊扰的马在河边饮水漫步,表现出画家在不受羁绊的骏马身上寄托的休逸之思。
汉唐人画马,多有腾昆仑、历西极的气势。到李公麟生活的年代,沙苑、渥洼的壮阔景色,画家们已无缘一见,天马行空般的气势自然很难在笔底出现。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清逸而不疏野,超脱而不狂放的风格。虽然没有唐人雄健激励的气势,但与元代赵孟頫温润、柔媚的风味又自不同。
韦偃,唐代画家,以画马画松出名。他画的川原牧马,“或腾或倚,或龁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跂”,技巧十分精到。人评之为“比美韩幹”。这些特点在李公麟临写的图卷中也可窥知其大略。
宋 李公麟 卷 绢本设色 纵46.2厘米 横429.8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