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自書松扇五詩卷

自書松扇五詩卷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林逋書。紙本。行書。32×302.6cm。書於天聖元年(1023),故宮博物院藏。《珊瑚網》、《式古堂書畫滙考》、《墨緣滙觀》、《石渠寶笈續編》等著錄。刊於《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書法》。

【赏析】:

    “疏影橫斜水淸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林和靖膾炙人口的詩句,現在用它作爲我們對其字的感受,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通過筆、墨(彩)創造出感人的意境。書法也是如此。林和靖這幅作品以大片的空白和淸雅的墨痕,創造了一個標致雅潔,自然寧靜的氣氛。通過筆墨的媒介,我們可以想像出,在漫天皆白的空間,幾枝梅花凌雪獨放,發出陣陣幽香……難怪乎大詩人陸游見到林和靖的書法時感慨地說:“(林逋)書法高勝絕人,予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飢不食而飽。”這分明是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和滿足。

    

    林和靖書法重意境,淸雅絕俗,這風格得自這位以梅妻鶴子爲侶的隱士的恬淡好古,飽學高雅的氣質,得自西湖麗水、孤山佳景的陶冶,也是他心靈眞摯的抒發和其人生觀的眞實表述。

    林逋在北宋初期,是一個頗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傳奇式人物。他以梅爲妻以鶴爲子,是一種孤高自傲、淸流自許的出世姿態。而他的“疏影橫斜水淸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咏梅絕唱,則不但表現出對梅花高潔的喜愛和個人志向的寄托,也顯示出刻劃精巧、善於攝神棄形的詩詞功夫。

    林和靖傳世作品不多。較易見到的是《秋凉》、《三君》二帖。這是兩個風格某本相類的尺牘。最爲明顯的特徵是“瘦”,與他的詩一樣,“淸瘦”。南宋桑世昌作《和靖先生傳》,對他下了如下一個評語:

    “逋善行草書,善爲詩,其語孤峭澄淡而未嘗自錄其稿。”這“孤峭”兩字,正是搔到林逋詩、書的關鍵處。不故作提按頓挫,不故爲奔蛇走虺,筆劃勁健,線條挺細,對比不求強烈而講求含蓄;是一種裊裊如縷的韻致。應該看到,這正是林和靖蓄意追求的一種境界。後人曾以他與李建中作比:林和靖筆意殊類李西台,而淸勁處尤妙。(《山谷集》)

    林逋作徑寸行書,字方勁而氣淸。(都穆《寓意編》)

    兩位均點出了淸、勁的特長;而特別注意的是“氣淸”二字。這正說明,林和靖的書法有一種氣、一種淸雅靜逸的氣;一種顏、柳不必有,蘇、黃亦未必能有的特殊的氣。

    自然,孤峭澄淡也好、字勁氣淸也好,都反映出林和靖的特殊的追求。我們說過,與他的詩歌的格調是共同的。請看元統年間謝昇孫的跋。《式古堂書畫滙考》卷九:

    “觀其筆勢遒勁,無一點塵俗氣,與暗香、疏影之句標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淸,故其發之墨者,類如此。”這是明確地把書法中的筆勢與詩歌中的句子掛起鈎。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在一個“淸”字上携起手來了。只要不執着拘泥,是可以從兩者間尋繹出一些共同點來的。

    歐陽修《歸田錄》,還載稱林逋善畫,想來他的畫也一定是逸筆草草,以求氣淸神暢爲上,不甘爲鉛粉靑綠所束縛的。最有趣的是陸游,他竟把林逋之書當作可以祛疾救飢的妙丹佳方了:

    “林君復書法高勝絕人,予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飢不食而飽。”(《渭南集》)

    關於林和靖在后世的評價,以蘇東坡《書和靖林處士詩后》長歌一首最爲著稱。內有句云“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淸骨冷無由俗,我不識君曾夢見,眸子瞭然光可燭。”知坡仙眷思君復,已到了夢中不離的地步。坡翁詩后,如明沈周、吳寬、李東陽、陳颀、張淵等,步韻和句,洋洋灑灑,不亦樂乎。自然,有坡仙這樣身份的大家一錘定音,也爲樹立林逋的書法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前人曾有云:“林和靖先生,字不如詩,詩不如人。”(見王世懋萬歷丁亥跋)。這是羨其高風亮節,有意抑其書藝而彰其人品。就我們今天研究書法來論,是應該承認他的藝術價値的。我以爲,揚其書品正足以彰其人品,兩者間并不矛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三君帖

下一篇:杜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