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董美人墓誌

董美人墓誌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美人董氏墓誌銘》。隋開皇十七年(579)十月刻。正書。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52×52cm。淸嘉慶道光年間陝西西安出土。曾歸上海陸劍庵、徐渭仁。淸咸豐三年(1853)毀於兵事。拓本遂希。原石首行“墓”字“土”部二橫間有點,翻刻本無。趙萬里輯入《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康有爲《廣藝舟雙楫》:“《始興忠武王碑》,與《刁遵》同體,茂密出元常。而改用和美,幾與今吳興書無異。而筆法精絕;如有妙理,北朝碑實少此種。惟《美人董氏誌》,娟娟靜好略近之。”

【赏析】:

    

    《董美人墓誌》上承北魏舊體,下開唐朝新風,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故有隋朝楷書至《董美人墓誌》而大備之說,有人把它稱之謂“隋軒”。充分點出了它的歷史特徵。

    《董美人墓誌》布局平正端莊,取格整齊疏朗,字距行距相等,字形略顯扁方,如“瑜”、“設”、“耀”、“鏡”、“綺”等等。它善用字形結構的變化,打破了北碑結字緊密的特點,而且根據不同文字的取勢,疏密參差,錯落有致。左右結構處理得當,在章法分佈上以白當黑,當虛則虛,當實則實,以實顯虛,以虛補實,顯得整體布局疏密得當,有揖讓適宜的空間節奏感。《董美人墓誌》在結體上外放而內收,如“魯”、“進”、“馳”、“卷”等字,把撇捺和橫劃主筆寫得開朗,字的內部結構以匀稱的橫細、竪粗緊緊收攏,顯得松而不散,緊而不拙,顯示出整體結構的諧調的美。它的用筆明顯地繼承了傳統的筆法,方圓結合,方筆寫得嚴峻厚實,圓筆則表現秀媚挺拔,就是輕筆細劃,也都顯得剛健有力,毫無輕薄之感。在臨摹此碑時,一定要掌握中鋒運筆,很好地發揮腕力,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美人誌》端莊妍美,峻嚴挺拔,骨秀而不瘦,肌豐而不肥,是一方“骨秀肌豐”的好碑,古有“有魏碑可無隋碑”之說,未免太偏頗了。北碑有雄強古樸之質,隋碑有端莊遒媚之美,不同時代有不同風格。《美人誌》脫出了北魏的舊風,以嶄新的姿貌出現在隋代,是唐朝楷書成熟的先驅並對初唐歐陽詢父子的書風影響很大,因此,它是隋朝書苑中一朶瑰麗的鮮花。

    據傳董氏是一位非常美貌的佳人,後人難見其容,但《美人誌》却留芳千古,使人慕仰不已。書家寫這篇墓誌銘文時,也許帶有對董氏的愛慕之情,却未想到這小小的一塊墓志會給美人帶來萬古美名。可惜的是此碑在淸咸豐年間毀於兵燹。今人能看到這樣完整無缺的搨本,也算是“眼福”不淺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隋人出師頌

下一篇:太平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