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唐人詩卷

唐人詩卷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明·董其昌書。紙本。行書。27×275cm。北京市文物局藏。刊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

    

    

【赏析】:

    書法創作如果已到了一種不是技藝的表現,而是一種類似庖丁解牛的神運境界,那麼他的書法作品則與“道”相溝通,與“神”相融洽,閃耀出格外動人的光彩。董其昌此幅行書作品可以說已步入這一“桃花源”中。

    董其昌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董氏嘗論及禪與書契合之道云:“哪吒折骨還父,折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晉、唐以後,惟楊凝式解此竅耳,趙吳興未夢見在。余此語悟之《楞嚴》八還義。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畫禪室隨筆》)。此幅作品就是禪理滲透於書法之一例。

    此幅作品長達九尺有餘。在如此長卷上,用如此細毫焦墨之線條,正是一種“明還日月,暗還虛空”的情趣,組成之仙道境况的氛圍。董其昌完全沉醉於這一境界中。他胸中的禪意正從心中貫注到他的筆下,一切是那麼痛快,淋漓盡致地表現着自己的審美情趣。當然,在欣賞他的“俊骨逸韻”中,又同時感覺到如康有爲指出的“寒儉”。熊秉明說:“這恐怕是不可避免的。說‘寒儉’,因爲典型的董字似乎墨不飽,筆不開,細毫焦墨,蕭瑟荒寒,生命的意志减化到只有愰惚的輪廓與最後的間架,但是四處彌漫着一片潜在的生意,似乎叫人可以預感到未來的繁花。”(《中國書法理論體系》)。是的,董其昌已和那一大片虛空忘情相交,平淡、天眞、自然、放逸,正像空白的氤氳,游入字中,泛出字外。

    董其昌這種禪意與書法之融鑄,行以己意,瀟灑生動,非一般書藝所能及。旣是對書藝妙悟其道,又是其學問文章的長期陶冶,更是極其刻苦的探索,砥礪以磨。幾十年從鐵硯磨穿中得其眞諦,方進人如此之境界。這大約是並非題外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論畫册

下一篇:三世誥命卷